【流言終結者】這些年來,斯諾克球臺的袋口到底有沒有變大?
近年來,關于世界斯諾克巡回賽(WST)球臺袋口是否變大的問題被頻頻討論。為了終結這一流言,WST 的多位重磅人物現身說法,從歷史變遷、袋口模具、袋口的制作流程、臺尼和濕度的影響,等多個方面做出解析,細節極度豐富,千萬不要錯過。

WST 總裁巴里·赫恩率先給出明確答案,“在過去,一些斯諾克球臺以袋口緊著稱,而另一些則比較‘慷慨’,但這種情況已經不復存在了。從1990年開始,就有一個統一形制的官方模具,用于切割每張專業球臺的每個袋口。任何人都可以用模具來檢查。”
近年來,有關世界斯諾克巡回賽(WST)球臺袋口大小的問題被頻頻討論。2016年世錦賽期間,史蒂夫·戴維斯在 BBC 上表示,”職業球員普遍認為袋口尺寸變大了一點點”。兩年后,這個話題再次被提起,馬克·艾倫在推特上說,任何聲稱下球變得更容易的人都是 “無知 “的。但就在2020年6月,尼爾·羅伯遜聲稱,冠軍聯賽的袋口 “設置得像一張展覽桌……是我打過最大的。”

沒有人比皮特·戈德溫更有資格否定這些傳言,他是世界斯諾克服務公司(WSS)的老板,該公司為所有職業賽事提供和安裝球臺。戈德溫親自為每一張專業球臺切割所有六個袋口。“在我們的球臺上,球必須在正好的角度內才能落袋。我們有嚴格的政策,每場比賽都要使用這些模具。我們有44張球臺,整個賽季都在使用。為了保持一致性,每一張的袋口都由我親自切割。”戈德溫說道。
有四個模具用于切割袋口。兩個用于底袋和頂袋,兩個用于中袋。第一塊模具用于確定袋口的大小,也就是切去多少膠邊,形成進球空間。第二塊模具控制袋口的深度,石板需要切開多遠,球才能落進去。

“第二塊模具真的很重要。” WPBSA 主席杰森·弗格森說道,“在很多球臺上,石板被切下去不少,所以球不一定要完全進入袋角就能下球。在我們的球臺上,球必須進入袋角內才能落袋。我們有一個嚴格的政策,任何 WST 的賽事都要使用這些模具。他們會被檢查、雙重檢查和三重檢查。對了,檢測他們的賽事總監是前斯諾克 TOP16 選手。
不過,雖然每位參與者都努力保持袋口的大小一致到極致,但這并不意味著袋口在不同的日子里有著完全相同的性能 —— 斯諾克球桌的很多部件都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所以不免會有自然的變化。
“臺尼是由羊毛制成的,”弗格森說。”如果臺尼吸收了水分,球就會開始很不一樣的移動。它會影響臺面的速度,球的移動方式,速度和加塞后的變化,也會影響袋口。當袋口附近濕度增大時,只要偏差幾分之一微米,球就會彈出去。”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在亞洲比賽時,袋口看起來更緊一些,因為亞洲的濕度水平可能會比被認為是最佳的35-40%高得多。”當我們去中國的時候,一兩天后下球就會變得非常困難,球桌變得更重,似乎打得有點累。這都是經驗的問題,因為我現在出場的時候就預料到了,事實就是這樣。”馬克·塞爾比說道,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塞爾比最近11個排名賽冠軍中有5個是在中國獲得的。
在英錦賽等重大賽事期間,戈德溫大約每隔四天就會被要求為球臺更換新的臺尼。新臺尼剛剛被換上的時候,就會讓人產生袋口變大的錯覺。”在我看來,我們這樣做(更換臺尼)太頻繁了。在上世紀80年代,我們曾經在每年夏天做69天的資格賽,我們會更換一次臺尼。現在我們每四天就做一次。有了新的臺尼,他們可以打得更輕松。鑒于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我可以發現為什么口袋可能看起來更大的規律。”戈德溫解釋道。

弗格森同意新臺尼的光澤度會帶來不同的效果,”它很漂亮,就像絲綢一樣”。但他確信,心理狀態會影響球員對袋口的看法。”這就是斯諾克的奇怪之處,比如你會聽到羅尼·奧沙利文說,‘那個口袋看起來很大’,而另一個球員說,他們感覺很難下球。這只是斯諾克球員表達他們對自己狀態的感覺的方式。”
改變袋口尺寸的任何好處都會被對比賽聲譽造成的損壞所抵消。”聽到抱怨確實會讓我們感到沮喪,因為我們為了一致性竭盡全力,為了使比賽有公信力,保持這些東西的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當有人打出147桿或者贏得比賽時,必須要算數。沒有球員愿意在取得一些特殊成就時,被認為’哦,好吧,我們只是在俱樂部的球臺上打出的’。”
在這個由精確性定義的運動項目中,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確,這對管理者和選手來說同樣至關重要。
來源:公眾號《臺球不鬧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