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球皇帝”亨德利:退役但不退休,還是想重回比賽場打球
被我國球迷稱作“臺球皇帝”的斯蒂芬·亨德利在十七歲時曾“語出驚人”,立志要在二十一歲前成為世界冠軍。
對年輕的亨德利而言,這不是夢想,而是誓言,因為他是冷酷而堅定的“斯諾克機器”。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旗下的播客電視節目《ThisSportingLife》中,亨德利認真回憶了自己從成為“贏球機器”到退役的成長經歷。
俱樂部比賽磨煉抗壓承受能力,踏踏實實打球避免社交
亨德利在定下二十一歲取得世界冠軍的誓言時表現出不符年紀的理智和信心。他表示自己自小便不畏懼新聞發布會這種的大場面,這是他青春年少時打俱樂部比賽練出來的。
這些有賭錢性質的俱樂部比賽通常氛圍過度緊張,再加上賭徒都有自己一直支持的球員,破口大罵或喝倒彩基本都是很常見的。但是,這并未給亨德利造成童年陰影,反而將他的意志磨煉得更強大。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使亨德利早已不畏懼成為不被看好的一方,尤其是在對戰吉米·懷特、阿歷克斯·希金斯等人氣球員時,可以很少受到當場觀眾的反應和各種各樣言辭的干擾。
“我并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這種俱樂部比賽。”亨德利講到:“我不太喜歡走入那種地方,我不太喜歡那種環境和氛圍,那到處都是喝酒抽煙賭博的人,會在你正準備運球的情況下說‘打丟吧!’但我只要走到球桌前,任何事都無所謂了。這對我后面的職業生涯也是一種教育和磨煉。”
亨德利盡管常常出入煙霧繚繞的斯諾克俱樂部,卻是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打斯諾克”的乖孩子,他被家人和經紀人保護得非常好,也管得很牢,生活中的一切就是踏踏實實打球。
“我轉職業時,家人給了我非常多的照顧。我的經紀人伊恩·道爾幫我屏蔽掉了任何的瑣事,像培養史蒂夫·戴維斯那般待我,沒有事會使我分心,我還是一位純粹的斯諾克球員。”
“斯諾克圈內那種酒文化,我一點兒興趣也沒有,我也討厭制造博人眼球的新聞報道,全部訪談都有關比賽本身。陪著我去比賽的僅有三人:我爸爸、經紀人伊恩·道爾,和一位賽事經理人。我們的日程表便是比賽、用餐、回酒店。我并不社交。”
談阿歷克斯·希金斯和吉米·懷特
阿歷克斯·希金斯、吉米·懷特、史蒂夫·戴維斯都是亨德利少年時的偶像,最開始,希金斯還常常請他一塊打球,這對16歲的亨德利而言是一件美事。但是,在他展現出恐怖的實力后,“颶風”對他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變。
“在我剛轉職業時,阿歷克斯對我真不錯,但在我贏下了首個排名賽冠軍,他就將我當作了對手。”亨德利在提到他和“颶風”希金斯時無奈地講到。
“他變得很冷漠,在新聞媒體上發布某些尖酸刻薄的言辭。”亨德利隨后自我調侃了起來:“他和吉米是正常的球員,而我與史蒂夫是無趣的機器,我們倆稱得上‘反斯諾克’者,因為我們不出去喝酒,他們做的事,我們不干。我們每日練五、六個鐘頭,踏踏實實贏球,一場都不愿輸,這種性情不招人待見。”
“人民冠軍”吉米·懷特的6個世界錦標賽亞軍頭銜中,有4個是拜亨德利所賜。
1990年,二十一歲的亨德利在世界錦標賽決賽以18比12戰勝“白旋風”吉米·懷特,成為了史上最年輕的斯諾克世界冠軍。
從1992年到1994年,兩個人接連3年在世界錦標賽決賽相遇,但亨德利從未讓懷特的“復仇”計劃實現。
1992年,亨德利從8比14落敗連贏十局,以18比14震撼反轉得冠;1993年,他以18比5的總比分再一次給與懷特極大打擊;1994年,兩個人戰至17平,在決勝盤中,亨德利以一桿50+的單桿得分狠狠地粉碎了懷特的世界冠軍夢。
在播客中,亨德利“補刀”總結了懷特在和自己對戰中最靠近世界冠軍的一次:“他以14比8領先我的那一次應當贏的,但是憑良心說,對于搶18的比賽,他還得贏4局,因此也許1994年我們打進決勝盤的那一次他更應當贏,最后一局本應是他的大好局面,球堆都打散了,他來一桿50+就能贏,坦白說我已經準備好要輸掉了。”
“我看了眼坐在包間里的朋友,他給了我使眼色,仿佛在說‘這球他打不進’。他真沒打進去,我沒等那顆黑球停下就站起來了。我迫不及待了,心里又驚又喜,覺得我抓住機會了!我都沒看吉米一眼,直接走到球桌前。”
“我不是怕輸,我是討厭輸”
亨德利說吉米·懷特人見人愛的性情也許就是他未能得到更高成就的緣故:“即使他那般輸了,你也會在比賽之后的狂歡派對上看到他,看他那模樣壓根不像不久前17比18敗給了我。
我反正是沒法做到的,我能把自己關在屋子里一言不發,直到他人以為我發生什么事,喊來急救車之類的……你對輸總要有點兒反應吧……”
亨德利認真解釋道,他不會以一種消極的態度擔心輸球,而僅僅是討厭輸球。他在1991年世界錦標賽衛冕失敗,止步于四分之一決賽,從謝菲爾德到蘇格蘭家鄉的路上,輸球的亨德利氣得一言不發。
他直言當回憶自己的職業生涯時,輸球的記憶比取勝的記憶更難忘。贏球是應當的,沒必要炫耀。他甚至會在頒獎典禮時硬擠出微笑,只是為了拍照好看。他不會在一場比賽大勝后去享受假期。兩天過后就忘記了。
但是,他也羨慕懷特的樂天和灑脫,這是他在職業生涯后期和退役后選擇“放飛自我”的原因。
世界錦標賽七冠目標達到,我要“關機”了
1999年世界錦標賽,亨德利在決賽中以18比11戰勝馬克·威廉姆斯,贏得了他的世界錦標賽第七冠,這也是他得到的最后一個世界冠軍頭銜。
在比賽之后新聞發布會上,亨德利表示他再無遺憾:“假如沒法再取勝,就算再也沒法贏一場球,我也不會遺憾了,因為我已做到了我在斯諾克上想要的一切。”
在此次訪談中,他又一次想起他那傳奇的職業生涯,覺得自己那時候是找到了“停下的托詞”:“那時候若我講想把目標增加到十個世界冠軍也合乎情理,但我還是給了自己一個托詞,讓自己‘關機’了。”
在那之后,亨德利僅有一次打進世界錦標賽決賽,那就是在二零零二年。他在半決賽中以17比13戰勝衛冕冠軍羅尼·奧沙利文,卻在決賽以一局之差遺憾敗給彼得·艾伯頓。
亨德利覺得,與奧沙利文的那一場半決賽是他在克魯斯堡的最后一次好的表現,并將決賽落敗的緣故歸因于輕敵:“我那時候鐵了心認為不管我與奧沙利文誰贏下那一場半決賽,都肯定會成為決賽的大贏家。打奧沙利文那一場的表現得太棒了,原以為我肯定會贏下艾伯頓,所以沒有給他足夠的尊重,結果他上來就打成了4比0。”
這是“臺球皇帝”衰落的開始,他逐漸察覺自己無法打出想要的桿法了:“感覺很恐怖,怎么都不對,最開始是一陣一陣的,后面問題發生得愈發頻繁,我快瘋了,因此開始避免或是逃避某些桿法。到2012年世界錦標賽時,我腦中一半的念頭都沒法在球桌上完成。我玩不下去了。”
“每一次走到克魯斯堡,我都想重返比賽場”
世界錦標賽7冠和排名賽36冠紀錄保持者亨德利退役但不退休。現如今,亨德利會以解說的身份返回斯諾克世界錦標賽正賽的舉辦地——克魯斯堡劇院。當被問到是不是有一瞬間想返回比賽場,亨德利回答得很堅定:“當然。”
“當我與主持人黑澤在比賽前做球員介紹時,我多想拿著臺球桿,像參加比賽的球員們一樣進場,我十分妒忌決賽球員在那般好的氛圍中走下臺階。”
“那可是世界錦標賽決賽啊,感覺離我那時已過了好久好久……”